群学会   >   经典  >  正文

佛教经典《法句经》言语品

八正道、四圣谛、离欲法都很殊胜。在众生中,具慧眼的佛陀最殊胜。

八支道中胜,四句谛中胜,

离欲法中胜,具眼两足胜。

言语品者,所以戒口。发说谈论,当用道理。

恶言骂詈,憍陵蔑人,兴起是行,疾怨滋生。(一)

逊言顺辞,尊敬於人,弃给忍恶,疾怨自灭。 (二)

夫士之生,斧在口中;所以斩身,由其恶言。(三)

诤为少利,如掩失财;从彼致诤,令意向恶。(四)

誉恶恶所誉,是二俱为恶。好以口快鬬,是後皆无安。(五)

无道堕恶道,自增地狱苦。远愚修忍意,念谛则无犯。 ㈥

从善得解脱,为恶不得解。善解者为贤,是为脱恶恼。(七)

解自挹损恶,不躁言得中。义说如法说,是言柔软甘。(八)

是以言语者,必使己无患。亦不尅众人,是为能善言。(九)

言使意投可,亦令得欢喜。不使至恶意,出言众悉可。(十)

至诚甘露说,如法而无过。谛如义如法,是为近道立。(十一)

说如佛言者,是吉得灭度;为能作法际,是谓言中上。(十二)

注释

①所以:其根本目的、目标。

②骂詈:大声地责骂、垢骂。

③逊言:谦虚地说话。

④弃给:《中华大藏经》,宋本《法句经》均作弃结。应作「弃结」 ,意谓抛弃过结、怨结。

⑤士:有文化的人。

⑥掩:掩埋、遮盖。财因流通而生财,掩则失财。诤吵就导致相互异隔,不能流通,故上文说诤吵就少利。

⑦誉恶恶所誉:赞誉恶人的人与被恶人称誉的人。

⑧口快:图得一时嘴巴上的快乐,即是通常所言,打嘴巴官司。

⑨念谛:以真理作为自己的思惟内容。此处真理指佛教的人生观。

⑩解:解脱。

⑾自挹损恶:此句意谓最大限度地减少恶念恶行。减少恶的意念、行为等。自,自己 ;挹损,损之又损,或又作抑损。

⑿得中:符合正道。

⒀义说:符合道义的说法。

⒁是以:所以。

⒂尅:制伏、战胜。

⒃善言:会说话、擅长说话。

⒄悉:了解、知道、明白。

⒅如法:像佛法所要求的一样。

⒆是为近道立:是为了接近大道而设立的(标识)。

⒇作法:成为榜样。

译文

言语品的大意是阐释戒口的道理,发表言论,应当符合道理,(勿要妄言)。

恶言咒骂大声申斥,气势憍慢凌辱他人,表现如此之行,仇恨怨恨必将由此慢慢生长。(一)

出言谦逊辞语和顺被人亲,尊敬他人人亦敬,抛弃过结忍住恶气是君子,仇恨怨恨自然熄灭。(二)

那些文士之辈,若有刀斧在其口中:所以常遭杀身之祸,原由皆是其言恶毒遭祸 。(三)

诤论不休必然无益有害,犹如掩埋财物导致财物亏损:因财导致诤论,必使心向恶念倾斜。(四)

称誉恶人之人与被恶人称誉的人,这二者均是恶:喜欢口舌之诤,从此之後均无安宁。(五)

无道之人终将堕入恶道,自己增添地狱之苦:远离愚闇修行忍辱之心,以真谛为念无过犯。(六)

顺从善德要求可以获得解脱,作恶行恶则不能解脱:善於解脱(世俗苦恼)之人乃是贤明之人,这样便可脱离恶道苦恼。(七)

解脱得靠自己尽力地减少恶念恶行,若不急躁则言辞中道:符合道义之言犹法言一样,这种言语柔软甘甜。(八)

所以说话之人,必使自己没有祸患,也不尅伐中伤众人,这样便可算著善於说话 。(九)

谈话使人颇感投机则可,也可使对方觉得欢喜,切勿使对方产生恶意,所说之话必使众人都能明白首肯。(十)

态度至诚其言美如甘露,按照佛法要求就可避免过错:真谛如同道义如同佛法,都是为了接近「大道」而设立的方便标识。(十一)

说话如能符合佛之所言,这样便会大吉大利进入涅槃境界,因为其言能被当作效法的榜样之故,所以称赞此等言语为言中上等之言。(十二)  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