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摩祖师的修行精髓
"二入四行"是达摩禅法的核心内容。所谓"二入"指"理入"和"行入",理入属于教的理论思考,行入是属于禅的实践,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。"四行"指"报怨行"、"随缘行"、"无所求行"和"称法行",其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之境。
道宣在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一《习禅篇》末评价达摩禅法:"大乘壁观,功业最高,在世学流,归仰如市。"可见无论在达摩自己心目中还是在世人眼中,壁观确为达摩禅法之精髓。
关于壁观的涵义,唐代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二载:"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,外止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,岂不正是坐禅之法?"所谓"壁观"应指"心如墙壁",即心静如墙,而非传说中的面壁而观。
入道四种修行
达摩祖师的“大乘入道四行”,他指出进入大乘道的四种修行,一是报冤行,二是随缘行,三是无所求,四是称法行。
“报冤行”
就是当我们受苦的时候,意念上要想这是我无数劫来因无明所造的冤憎,现在这些恶业成熟了,我要甘心忍受,不起冤诉,这样就能“逢苦不忧”。
“随缘行”
就是遇到什么胜报荣誉的事,要知道只是因缘,是因为过去种了好的因,今天才得到了好报,因缘尽了就没有了,人什么好欢喜的呢?这样想就能“得失从缘,心无增减,喜风不动,冥顺于道”。
“无所求行”
就是“世人长迷,处处贪着,名之为求。智者悟真,理将俗反,安心无为,形随运转”。因为了达万有都是空性,所以能舍弃诸有,息想无求,这样就能“有求皆苦,无求乃乐”。
“称法行”
就是把性净之理,目之为法,知道自性清净,不受染着、没有分别,信解这个道理去做就是称法行。当我们了达自性清净,那么修行六度而无所行,则能自行,又能利他,庄严菩提的道路。这样就能“法无众生,离众生垢故;法无有我,离我垢故”。
达摩的“四行观”一向被看成中国习禅解脱的要义,但如果我们把它落实到生活,他讲的不就是使我们“事事如意”的方法吗?事事如意的本质并不在永远有顺境,而是在意念上保有清明来加以转动,这正是“境由心造”。
与其追求外境的如意,不如开启智慧的光明来得有用了。
修行心法
凡将心求法者为迷,不将心求法者为悟。不著文字名解脱,不染六尘名护法,出离生死名出家,不受后有名得道,不生妄想名涅槃,不处无明为大智慧,无烦恼处名般涅槃,无心相处名为彼岸。迷时有此岸,悟时无此岸。
众生心生,则佛法灭;众生心灭,则佛法生。心生则真法灭,心灭则真法生。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,是名得道人。知心不属一切法,此人常在道场。
迷时有罪,解时无罪。何以故?罪性空故。若迷时,无罪见罪;若解时,即罪非罪。何以故?罪无处所故。经云:“诸法无性,真用莫疑,疑即成罪。”何以故?罪因疑惑而生。若作此解者,前世罪业即为消灭。
修道之人,不外求道。何以故?知心是道。若得心时,无心可得;若得道时,无道可得。若言将心求道得者,皆名邪见。迷时,有佛有法;悟时,无佛无法。何以故?悟即是佛法。
见色性者,常解脱;见色相者,常系缚。不为烦恼所系缚者,即名解脱,更无别解脱。善观色者,色不生于心,心不生于色,即色与心俱是清净。无妄想时,一心是一佛国;有妄想时,一心是一地狱。
众生造作妄想,以心生心,故常在地狱;菩萨观察妄想,不以心生心,故常在佛国。若不以心生心,则心心入空,念念归静,从一佛国至一佛国。
若以心生心,则心心不静,念念归动,从一地狱历一地狱。若一念心起,则有善恶二业,有天堂地狱;若一念心不起,即无善恶二业,亦无天堂地狱。
凡言离心无佛者,非是远离于心,但使不著心相。经云:“不见相,名为见佛。”即是离心相也。离佛无心者,言佛从心出,心能生佛。然佛从心生,而佛未曾生心。
亦如鱼生于水,水不生于鱼。欲观于鱼者,未见鱼,而先见水;欲观于佛者,未见佛,而先见心。即知已见鱼者,忘于水;已见佛者,忘于心。若不忘于心,尚为心所惑;若不忘于水,尚被水所迷。
明心见性而见道
明心见性而通灵
明心见性而知命
明道易经破苍穹
仁焕法师:明白人和糊涂人
来源:
星云大师:烦恼来时,怎么办?
来源:
虛空法界一个生命共同体
来源:
净空法师:这样布施,财运来的时候源源不断
来源:
【陈大惠】今生是我在六道轮回最后一生
来源:
花钱有3种可能!如果你花了最后一种,那就惨了……
来源:
在劫能逃的改运大法
来源:
论述邪淫—情欲炽盛者必看
来源:
印良法师:浅议佛学“十二缘起”之生支
来源:
星云大师:因果观(缘起之道)
来源:
父母恩深极重,孝敬父母是获得福报迅速的方法
来源:
写在脸上的30个健康密码
来源:
佛说:一念花开 一念花落!
来源:
佛说: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
来源:
佛说:忘了吧!(感悟)
来源:
什么是邪淫及邪淫的果报
来源:
佛说:人生实苦,唯有自渡
来源:
南怀瑾: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是佛学建立的基础
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