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学会   >   哲学  >  正文

“爸爸偷了羊,我要大义灭亲,举报!”吃瓜群众听了也会懵,今天彻底说清楚……

做中国人合法不合法不太重要,合理不合理很重要。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
请问:如果你爸爸偷了别人的羊,你是举报呢?还是替爸爸保密?

有人心想,那是我可爱的爸爸,我怎么能举报他呢,太没良心啦!

也有人想,法不容情,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,不是说大义灭亲吗?说不准,他真把他爸爸给举报了。

现实中,无论社会,职场,还是家庭生活,情理和法规总是交织在一起,让人难以取舍。

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,影响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,不可不慎。

这个“爸爸偷羊,儿子到底该不该举报”的问题,正是源自《论语》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”的典故。

那么,圣人孔子的答案是什么?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?

1

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

《论语·子路篇》中说:

叶公语孔子曰: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

孔子曰: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

“直躬者”指行直道的人。“攘羊”为顺手牵羊。“隐”指隐瞒过失。

叶公告诉孔子:

“我乡里有个正直的人,他父亲顺手牵走别人的羊,他作证告发。”

孔子说:

“我们乡里的正直人士跟你们不一样,父亲替儿子隐瞒过失,儿子替父亲隐瞒过失,这当中就包含了正直的道理。”

父亲顺手牵走人家的羊,儿子挺身而出,向警察报案,并亲身作证,当然是遵守法律的表现,也是法律允许的行为。

但是,这样做并不合乎人性,有违父子的亲情。

孔子认为父子(当然包括母女在内)是骨肉至亲,即使知道对方犯了法,也不会径行检举告发,这才是正直的人应有的表现。

有人犯法,当然要加以检举。然而,由自己的骨肉至亲出面,毕竟不妥当。

仇者快亲者痛,骨肉至亲,应该是痛大于仇,不忍心让至亲被送法办,怎么会出面检举呢?

古代不是讲大义灭亲吗?不错,如果是叛国、通敌的大事,当然要大义灭亲,出面检举而毫不留情。

这种顺手牵羊,虽然不能视同小事,但别人一定会出面检举,何苦由自己的骨肉至亲出面呢?

孔子这种说法,曾经成为批评者的众矢之的。被认为重亲信而轻国法,简直是鼓励大家为了私情而违反法律。

实际上,孔子只是不赞成叶公所说的方式,并没有主张父为子隐、子为父隐,才算是直躬。

能够不必隐瞒什么事情,当然最好。万一发生了什么事情,还是要考虑亲情,做出合乎人情义理的措施,而不是不近人情地直接举发。

孔子这一番话,并不是鼓励大家父为子隐、子为父隐。

他只是表示,不赞成叶公所说的道德标准,因为那不是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。

可以试想下,若儿子原本就对父亲不孝,抓住机会便举发父亲的罪行。这种无情的儿子,根本就不仁,不值得鼓励。

儿子本来对父亲有情,只是为了别有用意而举发父亲。牺牲父亲来达成自己的目的,根本就是不择手段,也是不仁不义的行为。

情与法相辅相成才是中国社会的现实。

在家庭内部情更重于法,家庭里情要放在理的前面。

现代很多人采取西方的标准,来抨击孔子“其父攘羊”的说法,我们应该提高警觉,特别加以注意。

2

合法还要合理

中国历史上的法家都死得很惨,没有一个法家是完整的善终。

为什么?因为法家不是我们的主流。

法家是什么样子?言出必行,不打折扣;以身作则,铁面无私。这就是法家的现象。

但最后都是作法自毙,比如商鞅到最后就是被自己定的法害死了。历史的教训是要看一看的。

中国很重视法,但是法深入下去还要有理。

就像我们讲“合法”时,一定讲“合理合法”,很少仅仅讲“合法”。

很多学法律的人要彻底去想:一个人如果只怕违法,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;一个人只要合法,什么事情都敢做,这个人就没有道德。

不违反是底线,讲道理才是标准,所以我们的行为要合理合法。

中国人为什么讲道德?

就是因为在行为约束方面,法律差得很远,要用道德来弥补法律的不足。

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,都是片面理解:只要不违法,任何事情都可以做。

我们说,这个人是没有良心的,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没有那么低。

3

无可无不可,一切以合理为准

古语说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就是因为情与法互相交织,家庭成员间感情恩怨,不是外人所能感受的,断定时轻重缓急是很难把握的。

所以,解决任何问题,更重要的核心就出来了,就是合理。也就《论语》中所说的“无可无不可”。

有人认为《论语》的核心是恢复周礼复古,求不变,而孔子实际是“无可无不可”。

同样,很多人认为这是“乡愿”,和事佬,甚至圆滑世故,左右逢源,谁都不得罪。圣人会这么肤浅吗?

孔子说的“无可无不可”,并不是见风转舵,脚踏两只船。随时见利忘义,投机取巧,绝对不是孔子所愿意见到的行为。

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?

一切事物,不一定有固定的“可”或“不可”,最好用合理来加以衡量,才能判定此时此地的“可”或“不可”。

换句说,应该可的时候,一定要可。不应该可的时候,一定要不可。

这个判断标准就是遵守自然规律,一切以合理为准,随机应变。

我们要多多体会“无可无不可”的道理,万事万物原本就没有固定的可与固定的不可,必须在合理的标准之下,来决定可或不可。

中国人历来主张“唯变所适”,要我们随时应变。

变的是形式、状态、方法,即现象,不变的是道,即本体。

如此,岂能说孔子守旧不变?

孔子告诉我们坚守道德是不变的修养法则,要求我们绝对不可以投机取巧。

但是其他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。根据形势,既要合情,更要合理,才是中国人的主张。

总之,中国人合法不合法不太重要,合理不合理很重要。

只有合理才能善终,合法很难善终。

法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。

如果一个人只标榜自己遵纪守法,放任其它于不顾,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个伪君子。

所以,做人做事,不仅要合法,还要合理。

因人因事因时因地,做出不同的因应,无可无不可,才是最高明的决策。

本文策划:贾欧

本文内容:曾教授著述汇编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