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学会   >   经典  >  正文

药师山·紫雲居士:佛说五无反复经(白话批注)

佛说五无反复经

白话批注

宋居士沮渠京声译

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

主旨

此部经是阐述凡夫及修行人,对无常生死轮回的正知见,并说明面临亡者时不要啼哭,应持续诵持经典、能日日作礼、至心供养三宝最为重要。此经典为宋朝居士沮渠京声译,愿能以此经要点为依据,现代居士为亡者以正知见方式行仪。

佛说五无反复经

经名批注

●佛说五无反复:佛说一般人、凡夫认为下列五人对生死知见是无伦理、颠倒行为。

●五:指五人。此五人与亡者的关系是父子、母子、姊弟、夫妻、主仆(君臣、师徒),由此说明五情之事。

●无反复:无伦理(对死亡的认知其行为颠倒,没有正知见)。

闻如是。一时佛在舍卫国。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。时有一梵志。从罗阅祇国来。闻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。敬事三尊。

●闻如是:以下是我阿难亲自听闻释尊所开演。

●俱:同聚一起。

●时:当时。

●梵志:指清净修行者。

●闻舍卫国人慈孝顺奉经修道:听到舍卫国的人:父母慈爱、子女孝顺、奉事经典、修习佛道。

●敬事三尊:恭敬奉事佛、法、僧三宝。

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。毒蛇螫杀其子。其父故耕不看其子。亦不啼哭。梵志问曰。此是谁儿。耕者答言。是我之子。梵志问曰。是卿之子。何不啼哭。故耕如故。其人答曰。人生有死。物成有败。善者有报。恶者有对。忧愁不乐。啼哭懊恼。何益死者。卿今入城。吾家某处。愿过语之。吾子已死。但持一人食来。梵志自念。此是何人。而无反复。子死在地。情不忧愁。而反索食。此人不慈。无有是比。

●螫:含有毒腺的蛇、虫等用牙或针钩刺人畜。

●卿:对人的尊称(或君对臣的美称)。

●故耕如故:仍旧耕地如常。

●人生有死,物成有败,善者有报,恶者有对,忧愁不乐,啼哭懊恼,何益死者:人有生有死,事情有成有败,行善的人有善报,行恶的人有恶报,一切都是由业报显现,现出忧怨不快乐、啼哭烦恼,对亡者是无益处。

●卿今入城。吾家某处。愿过语之。吾子已死。但持一人食来:我家住在某处,您今天入城经过时请告诉我的家人,我的儿子已死,只要拿一人的食物来即可。

●情不忧愁。而反索食。此人不慈。无有是比:神情不但不忧愁,反而索求食物,此人之不慈悲,实在没有人能比。

梵志入城。诣耕其家。见死儿母。即便说云卿之子已死。其父寄信但持一人食来。何以不念子耶。儿母即为梵志说譬喻言。儿来托生。我亦不唤。儿今自去。非我能留。譬如行客来过主人。客今自去。何能得留。我之母子。亦复如是。去住进止。非我之力。随其本行。不能得留。愁忧啼哭。何益死者。

●诣耕其家:造访耕地者之家。

●说譬喻言:以譬喻来说明(譬喻:利用二件事物的相似点,用彼方来说明此方,通常是以易知说明难知,以具体说明抽象)。

●儿来托生,我亦不唤,儿今自去,非我能留:儿子来入胎托我出生,我也不曾叫他来托我出生。儿子今已离我去,不是我能要他留下即可不死。

●行客来过主人:旅客来拜访主人。

●去住进止:指人生死轮回的过程。 

去:神识离开肉身,死亡之意。 

住:神识居住肉身,生命期。 

进:神识进入肉身,投胎。 

止:神识依业力完成转换识能系统的作用。此识能系统完成后形成来世精神身神识的识能系统方可入胎投生。例如,人身死亡后依业力先转成来世畜生道牛的形状、神识,依此转成牛的识能系统形成牛的精神身,如此才可投胎成牛。若神识不安定会不断改变,最终仍依业力安定止住。

●随其本行:依其业力轮转(行:业力)。

复语其姊。卿弟已死。何不啼哭。姊为梵志说譬喻言。我之兄弟。譬如巧师入山斫木。缚作大栰。安置水中。卒遇大风。吹栰散失。随水流去。前后分张。不相顾望。我弟亦尔。因缘和会。同一家生。随命长短。生死无常。合会有离。我弟命尽。随其本行。不能得留。愁忧啼哭。何益死者。

●巧师:技艺精妙的工匠。

●斫木:砍木。

●缚:捆绑。

●卒遇大风:突然遇到大风。

●前后分张:前后分离。

●不相顾望:不能互相照应慰问。

●因缘和会,同一家生,随命长短,生死无常:因姊姊之亲情缘份能同在一家生,随各人生命长短不同,生死无常也自有不同。

●合会有离,我弟命尽,随其本行,不能得留:有相合就会有分离,我弟命尽死亡,也是随其业力而轮回,不能强留。

复语其妇。卿夫已死。何不啼哭。妇为梵志说譬喻言。我之夫妇。譬如飞鸟。暮栖高树。同共止宿。须臾之间。及明早起。各自飞去。行求饮食。有缘则合。无缘则离。我之夫妇。亦复如是。去住进止。非我之力。随其本行。不能得留。愁忧啼哭。何益死者。

●譬如飞鸟。暮栖高树:譬如飞鸟般,日落黄昏时,栖息高树上。

●同共止宿。须臾之间:共同住一宿短暂之时间。

●各自飞去。行求饮食:各自分飞而去,从事寻找饮食。

●有缘则合,无缘则离:有情缘则成夫妻,情缘散则各分离。

复语其奴。大家已死。何不啼哭。奴为梵志说譬喻言。我之大家。因缘和会。我如犊子。随逐大牛。人杀大牛。犊子在边。不能救护大牛之命。忧愁不乐。啼哭懊恼。何益死者。

●奴:指家中仆人。

●大家:指家中主事的家长。

●我如犊子。随逐大牛:我如小牛,只能跟随追逐大牛而走。

●因缘和会:因亲情缘份相和而能在一起。

梵志闻之。心惑目冥不识东西。我闻此国孝顺奉事恭敬三尊。故从远来。欲得学问。既来到此。了无所益。又问行人。佛在何许欲前往问之。行人答曰。近在祇桓精舍。梵志即到佛所。稽首作礼。却住一面。忧愁低头默无言说。佛知其意。谓梵志曰。何以低头。忧愁不乐。梵志白佛言。不果所愿违我本心。是故不乐。佛问梵志。有何所失忧愁不乐。梵志曰。我从罗阅祇国来。欲得学问。既来到此见五无反复。佛言。何等五无反复。梵志曰。我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。子死在地。情不忧愁。而反索食。居家大小。亦无忧愁。是为大逆。佛言。不然。不如卿语。

●心惑目冥不识东西:内心迷惑、眼睛幽暗、无法认清事理(认为此人不是慈悲善良之人)。

●了无所益:一点也没有帮助。

●欲得学问:想获取学识道理(学问:求学所得的知识)。

●何许:什么地方?

●稽首作礼: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。

●却住一面:后退而行,在适当距离停住而面向释尊(表示对释尊的尊敬)。

●不果所愿违我本心:不能实现我的愿望、违反我本来的心意。

●有何所失:内心有什么失落?

●五无反复:有五人的行为对生死看法无伦理。

●是为大逆:行为严重违反常理、罪恶重大。

●不然:不是这样。

此之五人。最有反复。知身无常。财非己有。往古圣人。不免斯患。况于凡夫。大啼小哭。何益死者。世间俗人。无数劫来。流转生死。迁神不灭。死而复生。如车轮转。无有休息。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。

●最有反复:最了解伦常之理(最具正知见)。

●知身无常,财非己有:了知肉身是无法永久不坏,人间财产也带不走。

●往古圣人。不免斯患。况于凡夫:过去的圣人,都无法避免这种祸害,何况是凡夫之人。

●流转生死,迁神不灭,死而复生,如车轮转,无有休息:生死轮回中,神识变迁而不灭绝,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一切依业力轮转永无止境。

●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:面对生死,不是忧愁所能解决问题。

梵志闻知。心开意解。更无忧愁。我闻佛说。如病得愈。如盲得视。如闇遇明。于是梵志。即得道迹。一切死亡。不足啼哭。欲为亡者。请佛及僧。烧香供养。续诵经典。能日日作礼。复至心供养三宝。最是为要。于是梵志。稽首作礼。受教而去。

●心开意解:心领神悟,见识明白。

●我闻佛说。如病得愈。如盲得视。如闇遇明:我听闻佛陀的开示之后,所有一切烦恼疑惑皆消逝无踪(病指烦恼)。

●即得道迹:找出修行之路需要了脱生死,并不执着五情—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部属长官、友情。

●欲为亡者,请佛及僧:想要为亡者好应不啼哭,应该请佛、法师、善知识、有修行之人,念佛回向超渡(僧:法师、善知识,有修行之人)。

●续诵经典:持续诵持经典。

●日日作礼:天天行礼。

●至心供养:以极为诚恳的心意供奉安置。

●受教而去:接受教诲而离去。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