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祥法师:无所求即为禅
今天谈谈怎样来坐禅。实际上坐禅哪,说它复杂也复杂,说它简单也非常简单。当我们用嘴,用语言去描述的时候,它会变得很复杂,产生了各种的方法。大家各有各的体会,包括一些姿势、动作、用心的方法。实际上这有什么意义呢?语言就是语言,它代表不了坐禅。坐禅得靠我们不断地努力,坚持去坐,坐久了自己生出来的感受那才是“禅”。并不是说语言描述的那个就是“禅”,所以说,体清老和尚曾经讲过:“凡有言说,皆无实义。”坐禅最应该回避的问题就是语言。
什么叫坐禅?就是去掉我们的知见,包括我们坏的想法和好的想法都要放下。如果放下我们坏的和好的想法,那就是禅。也就像六祖讲的:“不思善不思恶,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如果你不思善不思恶,“我”就不存在了,“我”不存在了,那就是真“我”。所以我们坐禅的目的就是要“不思善不思恶”,用心都得往这里使劲儿,这才是正确的方法。
(编者注: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,惠能遂出坐盘石上,惠明作礼云:“望行者为我说法。”惠能云:“汝既为法而来,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。”明坐良久,惠能云:“不思善,不思恶。正与么时,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惠明言下大悟。)
现在呢,我们坐禅有几种方法,比如说有的是念佛,妄想起来了用念佛对治。这个方法对不对?对。就是说妄想起来去念佛,并不是为了念佛而去坐禅。坐禅不是为了念佛,是坐禅的时候妄想起来了我们才念佛,念佛的目的是去掉妄想,不是那佛号就是禅。佛号只是语言,只是一个方法。所以说,我们打坐的时候,妄想起来可以念佛号,一般就是三声两声就完事,或是一声都可以。比如说我正在打坐呢,突然想起大米饭。“大米饭”这个念头不能马上空下去,一个劲儿(连续不断的意思)地起来,比较坚固,比较强烈,这时候就念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”,两句就完事。
为什么念佛呢?念佛能去掉妄想吗?其实念佛去不掉妄想——是转移。因为那个妄想生起来的时候,本身它自己就灭掉了。不是妄想起来——想起“大米饭”,就“大米饭、大米饭……”那个念头不断地想,不断地在那搁着,停住……不是这样。那妄想起来以后,它瞬间就灭掉了。是由于我们相续的能力,也就是说我们行阴的能力,它不断地把这个妄想连接起来,就像一个影片似的,都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,几帧几帧的把它串起来,当速度一放快了,就好像一个连贯的动作。
因为我们的思惟就像一个放映机,把这些本来已经灭掉的妄想给连贯起来,以为这个妄想还继续存在。所以有时候我们念佛,习惯不断地用佛号去“砸”这个妄想,这是错误的。这种用心的方法有时候也能起一点作用,但最后还要受其害,不能得到里面真正的意义。
妄想起来我们念佛号是一种“转移”。我们听到佛号以后——“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”,这不是让我们用佛号去砸脑子,有的是砸头部,砸中间。以为妄想是从脑子里出来的,所以佛号就往脑子里拼命使劲儿,最后脑子中间就形成了一种木胀胀的,或是顶部头疼,眼睛胀的这种现象。这个佛号是用耳朵听,听完就放下。因为声音完了。声音完了就一切都放下了,都没有了,就完事了。所以说,虚云老和尚讲:“这就叫以毒治毒。”(从究竟来讲)佛号也是毒啊,它也是个妄想。
包括参话头也是这样,“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”也是以毒治毒。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因为我们的控制能力不行,想当时空掉,但我们功夫不到。为什么说我们自己空不掉它?有时妄想起来,念佛它也(空)不掉,或是参话头它也(空)不掉。这和参话头、念佛本身没有关系,是我们平时培养的定力不足,不具备这个能力。
但参话头和念佛对不对呢?对。为什么有时候起不到作用,换句话说,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力没到,心的力量达不到使话头或佛号能起到应起的作用。这些佛号啊、话头啊,都必须靠我们内在的定力它才能发挥作用,不是我们嘴里说“念佛是谁?”“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”这就起作用了。
有的人把佛号当成一种什么呢?佛的力量。认为念佛就完全靠外力,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。佛号自然有它的功德存在,但是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,也就是要靠我们的定力才能发挥它根本的作用。我们要没有定力,它不会起作用,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了。不要指望一句佛号或一句话头就把我们的妄想去掉了,不是那么回事,必须靠我们平时的定力。
那什么是我们的定力呢?主要是持戒,戒律严谨。如果一个戒律你都做不到,包括吃饭啊、睡觉啊等等的事情,也就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你都克服不了,你想“我念着佛号,就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”,那是不可能的。也就是说你念得再多,由于不持戒也不能成佛。所以说,必须靠戒律。
应该靠戒律来培养我们平时的定力,我们在戒律上能够严谨,就有了定力。这个定力生出来了,才会使各方面的定力逐渐地汇集,越攒越多。进行每天的持戒和禅定修行等,等这些定力增加了以后,我们再用这个话头和佛号,它就能起到了它的作用。
所以说,佛法绝不是迷信,是非常实在的。得踏踏实实地走,踏踏实实地去做,这才起作用。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,不要抱有幻想。有的抱有一种希望和幻想,比如说有的念佛,想:“哎呀,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”流着眼泪,瞅着阿弥陀佛就哭啊,“这是阿弥陀佛来接我来了。”这完全是一种情感的作用。虽然产生了一点信心,但大部分都流落在情感里。而且往往把自己的修行都寄托在外力上,这就是心外求法,这是不对的。
修禅定必须得靠我们自身的努力,自心作佛。所以说,不要抱一点儿的希望,因为外面所有的影像,包括外面的一切反映,都是我们内在的定力和持戒清净的结果。所以说一切法不从外得,全从内心得。如果有一法可以从外面得,那我们的内心就不可以生出万法来。所以说,万法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一定不要走入那种不正确的知见里去,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见,就是靠我们自己不断地努力。过去禅宗有那么一句话:无心道人。修禅定主要是要做无心道人,一切心都不要有,什么希望心哪,所求心哪,一概不要。就像木头、石头一样去往前修,这才能成就。
有的讲:“像石头、木头?你讲得不对,这不是无情了吗?这不走到断灭里去了吗?”这种说法不合适。本来我们就是有情众生,因为有情他就成为众生,只有无情才能成为圣人,只有无情才能彻底地克服、去掉我们所有的知见,也就是我执和法执。黄檗禅师曾经就讲过:“修行就要像木头一样。”这句话很重要。我们还没修呢,一天没修呢,就考虑:“是不是断灭啊”,还有一个“无记”等等。还没等修呢,就研究无记是怎么样。这一点意义都没有,不但没意义,反而还障道了。
就像人走路似的,还没等走呢,就想:“摔倒了怎么办?摔坏了怎么办?摔死了怎么办?”你说这路还能走吗?没法走了。走一步都得看看石头,看看路面,你就永远也不会走了。为什么?他被外相所夺,他自己的心里就生出了外相了。路还没走呢,他就创造了很多的困难出来,自己给自己设了很多的障碍,所以这种修行是不能成就的。理论上说得通,实际上是行不通的。
我们也知道小孩跑的时候,他并不知道摔倒了疼,就忙三火四、连跑带摔地,就往前骨碌走(指磕磕绊绊,连滚带爬),就这样长大成人。我们修行也是这样,也是连滚带爬地往前走,不再考虑后果的问题,不再考虑将来遇到境界怎么办,也不考虑无记怎么办,什么都不考虑。也就是说一切都不再考虑的时候,你在修行中、在禅定中才会前进,这一点也很重要,这个大家要细细地体会。
千万千万记住:不要找理论。任何理论都是多余的,所以坐禅的时候就是把什么都放下,什么理论也不再想,不再思惟。而且只要是妄想起来了,马上去对治。所谓的对治不是对治妄想,而是对治我们的连续性——我们思想连续的那个妄想,不是去对付原来生起妄想那个事情的妄想。这里我说得比较多,要想体会得自已慢慢体会。
参话头也是这样。参话头一定参到哪儿呢?参到话的前头。什么叫参到话的前头?也就是说参到你的妄想刚要起来还没形成的时候,参到那个地方去。就是话还没生出来,刚要起心动念的时候,得参到那块儿,这叫参话头。不是等这句话出来了:“哦,我要吃大米饭。”那已经晚了。但是呢,不管它起来多少,我们要参:“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……”不断地提起正念来,养成一种习惯性,妄想刚一起来,“念佛是谁?”参来参去,参到话的前头,当刚想一动念的时候,这个话头就起作用了,马上就到位。这个“念佛是谁”的话头,最后就剩个“谁”,“念佛”没有了。
念佛是干吗呢?是给我们现在这个思惟听的。真正起作用吗?它不起作用。就像我们念佛似的:“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”最后念佛念来念去,“阿弥陀佛”没有了,就剩一个“阿”字,后面的字没了,它不起作用。所以说,密宗有那句话:这个“阿”字是元音,一切音的开始。最原始的音,就是用这个“阿”字种到我们种子识里,就起作用了。
所以说,“阿弥陀佛”这个佛号,都是对治我们现在这种妄想而起的作用。有的说:“把佛号种到心里去,种到种子识里去。”其实他不清楚什么是佛,你不打妄想就是佛。不是这个佛号能种你种子识里,它能种进去吗?是不是?种子识能装那么多话吗?要是能装那么多不断起伏和生灭的东西,它也不叫种子识了,是不是?那是我们的知见和思惟,不叫“种子识“了。(编者注:种子识即为阿赖耶识,有真常净识和染污妄识及真妄和合等不同说法,此处师指其为真常净识。)
所以这个要特别注意,坐禅的时候这方面要多注意。主要是我们现在有一个毛病:大家喜欢看书,喜欢找理论,用理论来支配自己去坐禅。确实佛经里有很多通过思惟生灭,最后开悟的例子。一思惟生灭法,最后很快地就悟道了,确实有这样的。这种方法恐怕对我们坐禅来讲效果不大,我们不具备这个根机。
我们往往拿它这种思惟作为一种调节,从《四料简》来讲,作为一个调节还可以,如果作为一个主要的修行方式那是不正确的。本来不应该思惟,反而去思惟,本来应该放下,反而用一种理论来代替了放下,还是变成放不下。所以我讲这三点大家要注意,这三点就是修禅定关键的地方。(编者注:《四料简》为中国禅宗临济宗的一种教相。其内容为:“(一)有时夺人不夺境。(二)有时夺境不夺人。(三)有时人境两俱夺。(四)有时人境俱不夺。”)
一句话,你们坐禅的时候,就是硬坐。什么上火啊,眼眵出来了,腰疼了……不要考虑。我坚持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,坚持一分钟就得一分钟。因为我们修的是心,不是修的身体。等我们身体修好了,这个时间早过了,因缘也早过了,可能我们也该死了。所以说不要抱这个希望——我身体好了再去坐禅。
所以你记住了:不要考虑身体情况,有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。现在摆着现成的条件,我就这个条件。腿疼,我能盘腿就盘腿,盘不了腿我散盘行不?散盘不行我耷拉腿行不?耷拉腿不行我伸腿行不?坐不住我垫高一点行不?有病实在坐不住了,我靠着行不?靠着难受,我靠一侧行不?就是什么呢?一切条件我都不讲了,就是一个“坐”字,就抓住这个重点。
当然有些我们能做到的,身体还很好,我们就尽量要把姿势摆正,以免以后产生麻烦。但是不能完全靠这个,有的说:“我今天困了,我这腰疼了,累了,我不坐了。”那你就吃亏。越是在累的时候,困难的时候,有病的时候更得坐。有什么条件就什么条件,就是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,这才叫坐禅呢。
现在有的人说:“哎呀!今天不行,我脑袋迷糊不坐了。”这是一个;说“今天我脚疼不坐了”,这是一个;说“今天我腰疼不坐了”,这是一个;又说“今天我胃不好,吃饭没吃好,不坐了……”就拿这些理由作为一个不坐的理由,开小差,最后病苦只能由于你的这种知见和习惯性不断地增加。等到这个机会失去了,你再想去坐就没有那机会了。因为你再去坐那是以后的事情,前面的时间全浪费了,你想再追回来是不可能的。这一秒过去了,就永远不再属于你。
有的人说:“今天我这脑袋疼,腰还疼,是坐还是不坐?”你坐了,有可能就因为你的腰疼和头疼,而产生一个大定力,因缘就是在困难中得来的。很多的殊胜因缘都是在难行能行中得来的。也就是说在你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怕疼等等的时候,在克服这些的时候,突然产生了定力,定力从这里出来。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要求:身体好,吃的也好,什么都好,完了再去盘腿。刚坐没十分钟,难受了,不行了。一看难受了马上不坐了,又恢复放逸的状态了,说:“明天再修好了。”有的甚至修一个月能坐一天,能坐一次,坐一个小时。你说你合不合适?剩下的这些时间不全都浪费了吗?
所谓的坐禅,那叫什么坐禅?最后形成了一种有条件的坐禅,没有条件不能坐禅。有的说:“师父,条件好了才能坐禅。这屋里有风,有风不能坐禅。”世上都有风,当你临终的时候,当境界中出现有风的时候,你怎么办?你平时对风境就讨厌、逃避,最后呢?临终时同样就给你风的显现,你到底是入定不入定?最后你逃避了,就被风的境界转了。
比如说“我胃疼不能坐了。”你老是因为胃疼不坐,最后临终的时候,境界给你现出的就是胃疼,你坐是不坐?腿疼等等的都是一样,你怕什么,最后临终时就给你现出什么相。
对任何相,只要有一样产生一种恐惧和执着,它都是要你命的东西。所以说,我们修禅定不管是什么条件都要去坐,这个心才能稳下来。只要给自己开任何条件,最后呢,一个是失去成佛的机会;另外你养成一种惯性,最后临终时都是你致命的弱点。
为什么咱们每年都要去行头陀,干什么呢?就是不创造任何条件,都是自然产生的条件,有什么条件算什么条件。乞食,上这家你能知道这家做什么饭吗?给你和不给你都不知道。乞到什么是什么,这样的话,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去修行,你才能克服自己的种种要求和贪恋。苦我也能修,好也能修,不管什么条件我都能修,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态度。
禅定也是这个意思,什么条件都坐禅。有禅凳我就坐着,没有禅凳我搁地上坐着,有什么条件算什么条件。当然了,我们在这种条件下,最后如果有个好条件那就更好了,姿势正确一点那就更好了,那是以后的事。我们心里首先应该准备的是,在任何条件下都坐禅、修定。哪怕吃饭前,吃饭后都可以“坐”;起来就是“坐”;走道也可以“坐”,就应该时时在禅定之中。
为什么我讲了个“经行”呢?经行就是把坐禅挪到行走当中。什么叫经行?说穿了就是在走路中进行禅定,摄心。当你经行时能够摄心的话,到任何地方你都能摄心。如果经行你要摄不住心,到别的地方也不行。那我们坐禅也一样,禅堂里我们都不能坐禅,到别的地方还能坐禅吗?给你条件都不好使,是不是?说“我临终时候入禅定”,那就别说了,没有意义了,一点意义没有。
我们四大分解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痛苦。四大分解,什么是四大?谁说一下子?
弟子:地、水、火、风。
四大有地大、水大、风大、火大。你要经过这么几个考验,比如说热——火大,我们现在这里暖和了,热了,这就觉得难受了,你都坐不住,将来四大分解你能扛得住吗?要是有风了,冷了不能坐禅,当四大分解的风大现前时,你能扛住吗?有的喜欢风,喜欢小微风吹着啊,氧气挺足的,最后没风了你怎么办?随境就转了。或是地大,需要个坚固的地方支撑,没有地大的时候你就不能坐禅了。听到流水声也不能坐禅了,完了。有的喜欢听流水声,喜欢水的流动,最后没水大的时候你怎么办?所以说,不管它有和没有都得坐禅,那才行呢。
就是说外境这个四大对我们不应该有任何影响,有和没有都没有影响,不追求任何一种。我也不追求它,也不拒绝它。换句话说,四大如果我们都能克服,不在乎的话,你还在乎身体吗?身体就是四大组成的,所以说,哪儿疼了,哪儿难受了,那不都是四大吗?有人说:“我气血不足。”气血不足是什么?不就是水大和风大吗?说“我怕冷”,这都是我们对四大产生了执着,而在身体上起的变化。我们身体好坏那没办法,父母给的,就这样,我们也不能靠吃药来解决这些问题。要随着因缘,就是有什么因缘是什么因缘。不管什么四大,越有这种病我越去克服。比如说当你怕冷,越怕冷,最后那冷越厉害;当你不怕冷的时候,冷它就不厉害了,它就对你没有影响。有时候很多都是我们心念的作用。所以说,我们应该克服四大,不管是身体的四大还是环境的四大,都应该克服。
一句话,就是说:我们只管修行。管什么呢?就是往前走,不考虑以前,也不考虑以后。就是:“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一听说“未来心不可得”、“过去心不可得”,有的人可能就要说:“师父,你说这个我赞成,因为是佛经讲的。师父,你说那个不考虑过去,不考虑将来,这个我不认可。”词变了他就不认可,他执着了一个名词。所以说,这就是我们的毛病。
我们就是要求什么呢?眼前有什么条件我就“坐”什么条件,就完事了。一句话:我就是往前走。说:“我这个腿疼。”腿疼它就疼呗,有腿我也坐,没腿我也坐,得有这种决心,这个禅定才能有所进步。换句话说也就是“应无所住生其心”。不光是说我们对眼睛看的,耳朵听的不住,上市场的时候我们不住,什么都是不住,都有个“应无所住”。现成有什么条件我就修什么条件,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就这么修。
有的就不是了,说:“这条件不能修,不好,我就希望一个人在屋里修。”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,他不知道大众熏修是个宝贝。而老是在条件上斤斤计较,你永远修不成,只有不在乎外面的条件才行。当然了,我们身体有时候可能克服不了,比如雪天上外面去修,我们修不了,但是现在眼前有什么条件,我们就应该做去,不要再分别,这就是修禅定最基本的要求。
这点要做不到,就说明你对佛法,对“一切唯心造”,领悟的恐怕还不行,你也不具备开悟的因缘。为什么那些祖师大德开悟?因为他们都有一个苦修的精神和一个不怕困难的精神。什么叫不怕困难?就是不考虑外面一切的环境,苦也好,好也好,不在乎那些东西。不再考虑了,什么人啊,人和人之间的事啊,我烦他不烦他的,他晚上尽放屁打嗝的……不考虑那个,那些都是幻境。
过去有个祖师大德,是哪个师父忘了,修禅定。他最喜欢干净,他师父给他弄到粪池中间那块儿,在粪池边上坐禅。刚开始真受不了这臭味,坐来坐去,味儿没了,他才知道,原来一切味道都是自己的分别心造成的。当入了禅定,这些东西就没有了,根本就不存在臭不臭的问题。不是外面有个臭味,是自己分别心生出来的臭味。他认识到这个就开悟了。还有一个从树上往下跳的例子,他师父说:“你跳。“他就不敢跳,一看那万丈深渊。他师父说:“你不是说了吗,一切听师父的?”最终他跳下来了,一跳下去发现原来是平地,根本就不存在万丈深渊。所以说,一切都是唯心所造。
当你不怕困难的时候,困难就退了;当你越怕困难的时候,困难越现前。另外你别要求困难消失,你要求困难继续存在。今天不是冷吗?“冷好,这冷太好了!冷点我能锻炼锻炼,我在冷里坐禅脑子更清醒,好!”生起欢喜;今天特别热,“热好,我连热都克服不了怎么行?《西游记》里孙悟空还在火炉里成就一个火眼金睛,我不成火眼金睛,最起码我能扛点热,不被它吓倒了。这还是合适的,所以热了我也坐。”
就是一切条件都成为你的助缘,不要让它成为你的逆反心理的那种知见,对一切环境要生起高兴。坐禅时一看:“哎呀,东倒西歪的。”你看到他们东倒西歪的,起烦恼了:“这哪能坐禅?”你到底是给他坐呀,还是给你自己坐?为什么他倒?因为你有分别心他就倒。你要没分别心:“噢,他倒了,倒了说明我要不好好坐,那就是我的样子。”自己赶紧提起正念:“我好好坐吧。”当你坐好了再瞅的时候,他也不倒了,变过来了。所以说,外面的一切影像,都是我们内心的分别所造成的,但是呢,没有几个人认可这个事。
头些日子有个居士,我给他讲,讲完了问他:“你明不明白?”“师父,我不明白。”说了半天他不明白,我说:“你回家好好明白吧。”他老怨天怨地怨外面。换句话说,最愚蠢的人就是怨外面,不怨自己。我们既然学佛了,既然修禅定,要想成就佛法、成就佛道,就不要怨外面。
眼睛那是一个障道的因缘,耳朵也是障道的因缘,不能看、不能听,不去听、不去感受。所以说,眼前怎么用好这个心,就是我们最殊胜的地方,也是我们的基础。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禅定,把这种不分别心用到我们所有的生活中去,分分秒秒都用这种心去修,那你很快就有所进步。所以说,这个禅定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。
不只是禅宗坐禅,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得坐禅。念佛也得坐,有的说:“念佛人念佛就行了。”念佛你走时(指临终往生)得什么样呢?也得进入禅定去念佛,这才行。《净土文》不讲吗:“如入禅定。”告诉你 “如入禅定”,你回避也不行,经书在那儿写着呢。有的说:“我念佛和入禅定那是两回事。”嘴念心不动,那就是禅定。所以过去祖师大德不讲吗:“每日吃饭未吃一粒米。”就是心不动,虽然吃饭,他没有那种分别相,心不动。
我们也应该那样,不要考虑条件,另外不要外求。现在有很多人都讲“佛力”,什么是佛力?就是你自己,你自心努力就是佛力。有的人说:“不对啊,师父,你看人家有的没学几天,但老诵经啊,人家就修得挺好。”实际上你不知道,有的人是前生禅定努力积累下来的资粮,所以说,很快就很好。我们不指望这个,前生没攒下来我们今生攒,前生攒下来了我们不住在那里。
我们既然出家了,就是前生具有福报因缘。我们既然有福报因缘,剩下的事情就不再考虑了,就是一个往前走。闭着眼往前走就完事了,闭着眼睛,耳朵不听,就往前走,哪怕撞墙上撞死,是不是?我往前撞就完事了,别考虑撞前面撞个包怎么办?晕过去怎么办?没人抢救怎么办?别考虑那个事儿,你要考虑,哪个你也走不动。就是说一切条件都不要了,像傻子,像木头一样往前走,这样的话,我们修行肯定能够有所进步。
今天时间不多了,就不讲了,有时间再讲。大家听没听明白?
众弟子:听明白了。
你们是沙弥啊,这一点很重要,一定记住自己是沙弥。为什么叫你们记住自己是沙弥?就是说,沙弥一个最大的修行特点是:不允许讲理,不允许有条件。如果要是讲理,要有条件,你就不是沙弥。那你是大戒师吗?更不是。你是白衣,你不是出家人,你不是修行者。那是什么呢?混子,就是个混子。或者按世间法来讲,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。如果你是个修行者,不可能提出这个条件那个条件。
有的说:“我要求苦的条件,行不行?”那也不行,好的坏的都不能住,有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。什么叫苦啊?眼前这个条件,你只要是反感了,那对你来讲就是苦,好的也变成苦的。如果你什么都不要求,那坏的就变成好的。条件在哪儿呀?就在于自心平静,不再追求。我常给你们讲:人这一生要无所求地活。无所求不是物质上无所求就完事了,任何时间,任何地点都是无所求。什么叫无所求?换句话说就是“应无所住”。只有无所求的人才能“应无所住”,你有所求都是有所住。
修行简不简单?简单,太简单了!但有的人就太复杂了。为什么复杂?因为你有所求就变得复杂了,如果你无所求就变成很简单的一件事情,这就是入道和不入道的关键地方。在有所求中去生存和计较,你永远是个失败者,永远不会成功,也可以说,就是废人一个。只有当你无所求的时候,不管早成就晚成就,肯定要成就的。因为佛法就是这条路,有所求就是心外求法,无所求就是自心成佛。
好,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【朝聖道场微信公众号:vm4888】弘扬传统文化,传播儒道佛思想,让正能量走进生活,让境界升华,让思想冲破牢笼,让智慧光明注满!
不听是非,不传是非
来源:
一切佛所用的忏悔文,佛为我们写的忏悔文
来源:
达摩祖师的修行精髓
来源:
星云大师:社会观(群我之道)
来源:
宽运法师:浅谈净业三福
来源:
佛说四句话,解一切苦难
来源:
净空法师法语:财富的获得会改变痛苦,而非终止痛
来源:
虚云大师:如法静坐
来源:
星云法师:给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
来源:
印光大师:知世间一切事事物物,均为佛法
来源:
一失人身,万劫不复
来源:
佛说:凡事太过,缘份必尽
来源:
净空法师法语:佛法可贵之处就在此地
来源:
学会9个古老咒语,驱动你的幸福能场
来源:
任何人的苦乐,都有前因后果
来源:
花钱有3种可能!如果你花了最后一种,那就惨了……
来源:
净空法师:忍辱就是消业障,忍辱分三大类
来源:
莲师:要让自己总是保持轻松自在
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