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学会   >   哲学  >  正文

为什么中国人先说先死,不说也死?很多人活一辈子,这事儿都悟不透……

不要以为多说多错,不说不错,有话不说往往会使你陷入被动的局面。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
人与人沟通,尤其在职场,最重要的什么?

职场中有一句虽然有点负能量,但却不服不行的话:能干的不如会说的。

你想仅仅凭着熟练的技能和勤恳的工作,就在职场游刃有余、出人头地,未免有些艰难。

虽然能力很重要,勤奋也很重要,但沟通能力,也就是会不会说话却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。

那这项重要的能力如何提升呢?今天我们分享12个字,希望给你赋能。

这12个字就是:先说先死,不说也死,说到不死。

“先说先死”和“不说也死”这两句意思相反的话,要合在一起考虑,深切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,就能掌握沟通说话的奥秘了。

既然先说先死、不说也死,那就要求你,明白先说先死才不会乱说,了解不说也死才会慎重地说。

因而站在不说的立场来说,能够说得恰到好处,做到说到不死。

学会这个本事,你在生活,尤其是职场一定可以游刃有余,风生水起。

1

先 说 先 死

先说为什么会先死呢?

先说的人说出一番道理来,后说的人很容易站在相反的立场,说出另一番道理。

虽然双方都说得头头是道,毕竟后说的人可以针对先说的人,做一番整理和修补,甚至大挖其漏洞,弄得先说的人好像相当没有学问似的。

先说的人站在亮处,人家把他的底细摸得很清楚。

后说的人若是存心挑毛病,专门挑他的缺失,保证能把他整得体无完肤。

先说的人,说来说去顶多能说出道理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,总有一部分会被遗漏掉。

后说的人就可以针对这些缺失大做文章,表现得很内行的样子。

有时候,人的身份地位不同,先说先死的情形也不同。

比如,下属先说,说错了就会受到上司的批评,从下属的角度说,上司批评下属很正常。

但是万一上司说错了,下属指出其毛病,那上司就会很尴尬:发火的话,会显得自己没度量。如果不发火,面子又实在不好看。

有一次,化工厂厂长带领一群客人参观工厂。

经过仪表控制室的时候,忽然看见仪表板上,有若干颜色不同的指示灯,有亮着的,也有不亮的。有一个指示灯,则是一闪一闪的。  

有人问:“这个指示灯为什么会闪?”  

厂长回答:“因为液体快到临界点了,如果到达临界点,它就不闪了。”听起来也蛮有道理。 

想不到厂长刚刚说完,仪表工程师说:“不是的,那个灯坏了。” 

结果厂长表情极为尴尬,又不好发作。

先说先死,好像是必然的,不过有的当场死,有的以后死,所谓死有先后,时间不同而已。

就因为先说先死,所以明白此道理的人,与别人一见面从不说正经话,专说一些没有用的闲话。

中国人不是不喜欢说话,而是中国话多半不容易表达得很清楚,听的人又相当敏感。

于是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,往往好话变坏话,无意成恶意,招来洗不清、挥不掉的烦恼,何苦来哉?

而说一些闲话,难免会说漏嘴,透露一些有用信息,这样就可以明白对方到底是怎样想的,然后采取相应的应付手段。

中国人擅长明哲保身,习惯于不明言,却喜欢点到为止,就是先说先死的痛苦经历造成的。

我们说话一向含含糊糊,让对方不明白其中的意思,也是为了避免先说先死。

因为一部分是我们说的,一部分是别人猜的,大家都有面子,同时也不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。

2

不 说 也 死

那先说先死,是不是就可以不说了呢?当然不能。

长久以来,先说先死把中国人害得很惨,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,也养成了不善沟通的坏习惯。

所以明白先说先死的道理后,还要反过来告诉自己:不说也死。

不要以为多说多错,不说不错,有话不说往往会使你陷入被动的局面。

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。

如果你本来是个有说有笑的人,哪天偶然了解到“先说先死”的法则,就突然变得沉默寡言,别人会觉得有些蹊跷。

这种比较明显的变化,多半会被认为是心理不平衡的反应。

而且你很少说话,别人就很难了解你,不知你整天想什么,于是有晋升的机会也轮不到你,因为你的上司根本不了解你,又怎么敢提升你?

孔子欣赏木讷的人,却也主张言词必须通达。

少说话很好,但是少说话绝对不是不说话。

为什么中国人先说先死,不说也死?很多人活一辈子,这事儿都悟不透……

职场中,这种不说也死的情况真是屡见不鲜。

你的上司交给你一项很复杂的任务,你完成不了,又一直不敢开口,最后任务完不成,那所有的过错都是你的。

如果你早说了,你的上司就会想其他办法解决,要么找其他的人做,要么他自己做,实在不行就从外面聘请专家。

一开始,凡事都还有转圜的余地,而你明明完不成任务,还一声不响、硬着头皮继续做,往往就贻误了时机。

再比如,你和老板一起去拜访客户,老板不小心说错了话,你却不提醒,老板很可能把过错都推到你身上,指责你不救场、居心不良。

其实老板选你一起去拜访客户,必然是经过考虑的,认为你会对他有帮助。但是你却漠不关心,也难免老板会火冒三丈。

“先说先死”和“不说也死”相反相成。

凡事在说与不说之间,要看情势、论关系、套交情,衡量此时、此地、此事对此人应该说到什么地步才算合理。

换句话说,不能够由于害怕“先说先死”而不说,也应该顾虑“不说也死”可能的不良后果。

要慎重思考怎样说,才不致一开口就闯祸。

“不说也死”是告诫我们,不沟通就难以协调与其他人的关系。

大家都不说,根本无法沟通。不能沟通,当然无法协调。

由于很多人受到“先说先死”的影响,不敢沟通。

所以特别提醒大家,不说也死,希望大家早日摆脱“先说先死”的阴影,找到良好的沟通方式。

3

说 到 不 死

“先说先死”和“不说也死”,就构成沟通的两难。

我们既然明白说也不好、不说也不好的困境,便应该设法加以突破。

换句话说,最好能够“说到不死”。

《大学》告诉我们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我小时候就懂这个事,所以我的一生升迁好快。

有一次考试,我考了五十分,心里想糟糕了,回去要打十下。

因为我爸爸没有要求我考试考高分,他告诉我,只要考六十分,考多了没有用。

其实,考六十分比考一百分还难。你要考一百分,可以尽量写。你要考六十分,就不敢尽量写。

那一次我考了五十分,回去非打十下不可,我一路想怎么办呢?终于被我想到了。

我一回家就大声讲:“爸爸,好奇怪啊。”

我爸爸就问:“什么奇怪?”

我说:“今天学校有考试。”

爸爸说:“哪天没有考试,大惊小怪。”

我说:“对呀,今天就是很奇怪,全班都不及格。”

我爸爸说:“我不相信,哪里会全班不及格。”

我说:“真的,连老师都不敢相信,不只是你不相信,我也不相信。”

我爸爸说:“那就是全班都不几个,那你考了多少分?”

我就把考卷给他,他就给我妈妈讲:“你儿子不错哟,今天考了八十分。”

因为五十就是八十分。

人有时候要先声夺人,有时候要先下手为强,要看情势随机应变。

把这些都搞清楚以后,你就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其实快乐无比。

讲话,不该讲的先说先死,该讲的后说也死。

很多人活一辈子,这事都悟不透。

“说到不死”是一门高深的学问,需要在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地点,对合适的人,以合适的方式说出合适的话。

如何判断合不合适,就要看你的功夫了。

 本文内容:曾教授著述汇编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