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学会   >   哲学  >  正文

不学道德经,不足以处世!5条心法,跟老子学处世哲学

不学道德经,不足以处世!5条心法,跟老子学处世哲学

一个人谦,才拥有福气,一旦骄傲,就麻烦了,祸患就会紧跟而来。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
《道德经》,是两千多年前道家老子的经典之作。

别看只有短短五千言,却字字珠玑。

蕴藏着个人修养、为人处世以及治国之道的最高智慧,自古迄今,影响力丝毫不减。

对我们个人而言,读《道德经》最大的收获是学为人处世的哲学,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人生道路中的种种难题。

今天我们分享《道德经》里的5条处世心法。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9章说:
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哉。

学通这5条智慧,掌握人事进退的处世方略,一生受益。

1.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

“已”,是停止的意思。

要保持盈满,不如少装一点,让它不盈满,这样才能留下一些空间,等到有的时候还可以再装。

当容器装满的时候,如果还有更好的东西,就再也装不进去了。

如果没有更好的东西,里面装满了也是要溢出去的。因为天道忌满,自然的现象都是这样。

任何一个蓄水池,如果装满了水以后,一定是向外流的。与其这样子,还不如少装一点,让它保持可以再装的功能,这不是更好吗?

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,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,进一步两边都非常紧张,最后还可能逼死自己。

但是,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层面,半桶水是响叮当的。

所以,一方面我们说不要装满,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,在没有满的时候,不要在那里晃来晃去。

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没有满的时候,要表示自己是谦虚的,而不是表示不足。

不满有两种:

一种是我不足,我还要让它满,那就不叫持而盈之;

另一种是认为到了七八分就差不多了,留下一些空间才有弹性,但是心里头是满足的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一旦不满足,就会很着急去争那个不足的地方,而且觉得只有一半,还要让大家知道只有一半,就不免会响叮当。

否则,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伪善的人,而不是一个真诚的人。

为人处世,既要谦虚,还要随时留有弹性。

2.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

“揣”,是捶击的意思。

如果把一个东西拿来,用锤头去捶,就会把它变得很尖锐,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锋芒毕露,结果就是不可能长期保持。

再锐利的刀,用过一段时间之后,都会变钝。

一个人,尤其是年轻人,最忌讳的就是刚出来的时候,经常锋芒毕露。

这个我学过,那个我们老师最厉害,另一个我上网都查过了……这都叫作锋芒毕露。

我们都知道,人有一个习惯,凡是看到尖锐的地方,一定要把它锉锉,锉到它不尖锐为止。

其实,我们是为了安全,而不是为了破坏,但是,那个尖锐的地方就很麻烦了,因为常常被人家锉锉、修理。

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,随时有人要修理他。

这就告诉我们,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保持这种状况。“满招损”,一满就一定会损,一锋利人家一定要把它搞迟钝。

所以,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,这样的人,才有前途,才得长久。

3.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

这句话我们一定要仔细看,错误不在金玉,问题不在金玉。

你家里有很多金玉有什么关系,老天难道就不喜欢吗?不会的。

老子不反对我们富贵,孔子也不反对我们富贵,老天更不在乎我们有多少钱,所以金玉满堂没有什么不对的。

既然这样,为什么下面加上一个“莫之能守”呢?就是因为你已经金玉满堂了,还要去守它,那就守不住。

金玉不是罪恶,富贵不是罪恶,罪恶在于你要守住它,把它变得没有用途了。

只要你这样做,人家就会来偷,偷不到还会抢,再加上天灾人祸,总有一项可能把你整个毁掉。

那要怎么办?分享。

取之于社会,用之于社会。因为钱少的时候是自己的,多了以后,就是社会的了。

老天给你这个福报,是希望你富起来,去影响和帮助更多没有富起来的人。

4.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

同样,富贵没有坏处。

我们一再说老天不在乎你有多少钱,因为就算你有很多钱,对老天来说也不过是一点点。

问题在那个“骄”字,人一骄就完蛋了。

我们现在因为受西方的影响,听到西方人经常讲“We are proud of you”,然后我们动不动就讲“proud”。实际上,这是一句很不吉利的话。

这是我们家的骄傲,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个学生我们感觉很骄傲,我们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很骄傲,这种话最好不要讲。

因为骄者必败,傲不可长。

中国人什么都可以,就是不能骄傲。我们中国人可以很神气,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,有这么好的古圣先贤,但是个人不能骄傲。

奉劝大家从现在开始,绝对不要讲骄傲这两个字。

因为富贵而骄,就会自取祸患,就会自找麻烦,就会自取其咎,就会自讨苦吃。

《易经》里面谦卦从头到尾都好,就是告诉我们,人千万不能骄傲。

一个人谦,才拥有福气,一旦骄傲,就麻烦了,祸患就会紧跟而来。

5.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哉

很多人看到“功遂身退”就认为是消极的。

其实不是,老子一定喜欢功,而不会讨厌功。他喜欢人把事情做好,而不喜欢人偷懒,也不喜欢人不做事。

他只是说我们不要居功,不要仗恃自己的才能,自高自傲,而是应该好好把事情做完以后,身退。

身退不是逃避,也不是什么都不要,否则就是标榜自己,这种人多半都是假的。“我什么都不要”,说这些话的人最好少相信。

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

第一,不要自我膨胀。

那件事情是我做的你知道吗?当年要不是我,这件事情能有现在的好结果吗?这些观念和想法都是不对的。

第二,不要尸位素餐。

因为以前有功劳,现在就赖在那里,怎么都不愿意退下来,这也是不对的。

身退不是退隐,不是当隐士,老子跟孔子都不喜欢隐士。

隐士就等于不存在,一个人有很好的能力,又有很好的经验,还不出来为社会做事情,那就等于没有,就等于零。

但是出来做事情,就要功劳,要升迁,要大家感谢,那更加糟糕。
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老子的思想是很积极的,一点不消极。

人活着就要好好工作,但是要记住,做完以后,不要贪恋功劳,不要厮守那个职位。

不要告诉大家这都是你做的,也不要咄咄逼人,到处告诉年轻人自己当年的贡献,这些态度和行为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。

我们要向老天学习,做了很多很多事,但是它始终不居功。

所以身退的意思,就是说我不居功,我不占那个位置,不一天到晚讲自己。这是“天之道”。

老子在本篇末尾特别加上“也哉”二字,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警觉性。

凡是有智慧的人,比如历史上范蠡、张良,都是功成身退、保全功名的代表人物,值得我们学习。

为人处世,把老子《道德经》这一章读通就足矣。

做人做事,能谦虚,不贪婪、不自私、不固执、不居功、不自傲,且能适可而止、激流勇退,功成不必在我,那一定是了不起的修养。

这样的处世智慧,当然受益终生。

本文内容:曾教授详解道德经汇编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