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学会   >   语录  >  正文

根松仁波且佛系禅语50句

1、学佛人在没有证道见性之前,还是不要讲法为好,否则说多错多,有害无益。如果你要讲,可以劝人学佛、皈依,先从劝自己的家人皈依学佛开始,这是很好的。除此之外,深奥的法不要讲。尤其是般若法门,空性法门,这些法门是很深奥的,并不是闻思上的知识,没有一定的基础,是很难领悟的。

2、我们尚未成佛,未证菩提就要深忏悔。有些人说自己没有杀、盗等行为,不需要忏悔,这是不对的。因为你尚未成佛,怎么没有业障呢,没有证悟还得要忏悔。就像衣服一样,即使是刚穿上的衣服,脏了也需要清洗。成佛了就不需要忏悔了,因为成佛就已经清净了。

3、密宗最讲究的是传承,传承就如一个人不能忘本。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祖宗肯定是要认的,不论是否有家谱,每个人肯定是有一个来源的。

4、学佛人要有把握,尽量不去做。实在无法避免而做了,也得忏悔,不要随意造伤害生命、骂人等恶业。修法就是要改变自己,使身口意的业障慢慢消除。慢慢把我们的身口意转变为好的,对人有慈悲心,多做对人有益的事。

5、痴是最大的罪过,有了痴才会贪嗔,贪嗔是从痴而来的。比如知道这个东西不能用,就不会想要,但不知道的人可能因为不知道而想要。有些事,他不知道不该做,所以就做了。比如做一些无意义的事,见到一条虫子就踩死,见到小动物就打,很随意地伤害众生,不懂得这样对自己不好。如果知道因果就不会杀生了。

6、佛教是内道,因为我们自己可以成佛,与佛一样,将来自己觉悟之后,不需要依靠外力,没有烦恼、没有轮回、一切在法界中安住。什么是外道呢?外道是依靠外面的神来保障。大家应该知道佛的殊胜以及佛教与外道的差异。

7、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善知识和一个恶知识,这两者经常打架。在修行过程中,心里的善恶在斗争,初期往往是恶知识把善知识打得头破血流;修到一定的时候打成平手;什么时候善知识能战胜,那是真正的修行人。我们每个人好好想想,自己内心的善知识现在是在平手的状态,还是被打败的状态呢。

8、灌顶是一种方便,至于能否真正落实,还是由自己说了算,就看你自己是否采纳,是否相应。很多人难以入道的原因就在这里。学佛很长时间了,还没有相对的智慧。经常在心里和自己的法、自己的上师闹别扭,有时候把心里的上师打得头破血流,因为你心里恶知识的力量太强,常常把心里的善知识打败。

9、什么叫灌顶?我们都是业障众生,心就如一块长满杂草的田地,长满贪、嗔、痴,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这些不净烦恼的杂草,上师的灌顶就是把心地的杂草拔掉,把你身、口、意脏的东西去除,种下佛的法报化三身的种子,然后在你平时的修行中,像农民种田一样,浇水、施肥、除草,使种子慢慢发育成长。

10、我们将要了脱生死的关键时刻,需要依靠上师佛法僧,因为人的力量太单薄,在世间往往身不由己,在大自然的灾难中,或人与人之间,人与其他众生之间,我们没有办法抵挡的事情是很多的。

11、佛陀说过人有生老病死、烦恼等诸痛苦。每个人最后都要离开世间。特别是老年人不愿意说到死亡,因为感觉死亡已经逼近。而年轻人不害怕死亡是感觉自己还可以活很久。总之,还有多少日子是个人的缘分,但我们不能稀里糊涂活着。我们学佛的目的,首先要有一定的佛法知识,不被世间所迷惑。

12、贪嗔痴这三者既是证道的殊胜方便,也从中起了很多的障碍,所以在相对中会有二元对立的存在。而究竟上,道与心、方便与智慧是无二的,一切显现归根于自心。而自心的体性光明与空性是不可分的,光明的体性是空性。所以五种智慧圆满显现在法界体性中,如此修行,五智任运是第六金刚持,这就是成就之果。

13、对《西游记》我是这样认识的。如来是我们的本来心,唐僧就是我们的信念,信念去找寻我们本来的心。我们的执着生了三个兄弟,即身、口、意,而身、口、意中又出现了贪嗔痴:贪----猪八戒,嗔----孙悟空,痴----沙和尚。整个《西游记》就是比喻我们到彼岸的过程。

14、外内密三种善知识其实从未抛弃过我们,是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,骑着毛驴找毛驴。世间自作聪明的人都是反着来,离道越来越远,而八仙中的张国老倒骑毛驴,反的就是正的,这是相对的道喻。

15、若不依赖外在的善知识,而一味掩盖自己的贪嗔痴和过失,就污染了自己的内在善知识。抛弃失坏内在善知识的结果是什么?是轮回,万劫不复!所以修行就象走在刀尖上,要有一定的功夫,需要一定的承诺、信念和勇气。修行的慈悲喜舍、息增怀诛都体现在我们心性的相应处,心是道,性是佛,道与佛任运于世间。

16、念“上师知”的时候,要明白这个“上师”是内在善知识。好比气球,气球表面的橡胶皮,就象是外在善知识,里面的氢气,就是你的内在善知识,从外相看,好象是一个红色的气球在升空,但气球里面没有气是升不上去的,所以这气球的外皮就是方便,里面的气是智慧,方便与智慧和合中才能得地。

17、外在善知识是知识的存在与显象。内在善知识是觉性的真理。而结果是真实不虚的善知识。修行人无论做任何事,想任何事,到任何地方,内在的善知识从未离开过你。是自己建立的时空抛弃了内在的善知识。

18、什么是外在的善知识?是五彩缤纷的现象,它启动了你内在的善知识,因缘和合中辨认出殊胜的境相。这种美感的认知从何而来?是外在的显现与内在善知识的相应。相对来讲,是外在显现的美丽,也是内心对美丽的认知。比如对于红色,你不会说成黑色,这种完完全全认知红色的正见,就好比外在善知识。

19、修行最关键的是这个心。这个说不清的心,做出说得清的事。所以心可以轮回,心可以成道,心可以成果,我们一再讲佛法是心法,因此称为内道,不是外道。

20、很多不学佛的人喜欢说:“主啊,保佑我。”主是谁啊?你自己就是造作轮回的主。佛法上讲,没有一个救世主。那么一切造作、一切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?是迷失自性,颠倒妄想。

21、有人说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也有说“人心不善不恶”。佛教说“道即是心,心即是道,道即是佛”。萨迦派说,“方便就是智慧,道就是果,道果无二才是究竟了义”。佛说,道不可说,所以叫妙不可言。那为什么还有可说?因为般若有实相般若和文字般若,不可说的是实相,可说的文字是假相的安立,即非实相。

22、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,在轮回中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。 在座的人也许曾经很辉煌,也许曾经很糟糕。也许有人曾当过国王,或者特别漂亮庄严,具足这样的条件,但是从未利用这些条件让自己提升,让自己解除烦恼,从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死问题。所以导致今生还在轮回。

23、有些人可能觉得世间的名利、物质条件,是最有吸引力、最有价值的。但这种价值只是生活条件。人的存在跟其它众生是不一样的,人对生命的追求和认识,更有价值。这种价值不仅令自己今世解除烦恼,也令来世解脱,能彻底解决生死问题。

24、学佛人贪心特别重时,应该布施,而不是修财神满足自己的贪心;太愚痴的人应该修文殊菩萨,开智慧;嗔恨心特别重的人多修慈悲心,修观音法门;特别疑神疑鬼,怕鬼神的人应修地藏法门;心量小的人应该修普贤法门。修行人应该这样去对治。

25、如何理解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呢?这是从见上讲的。世间与出世间,其实是信念的转移而已。不觉者信念当下在轮回中,觉者当下就是清净了义的出世间。觉与不觉,不是用时间和空间来区分,而是从自性的认知和自心的觉悟程度来说的。

根松仁波且佛系禅语50句

26、还没有皈依就不是佛弟子。而有些人没有皈依,什么经文都敢念,还修一些法本,或接受很多灌顶,甚至时轮金刚、喜金刚等大灌顶。、若受灌顶还未皈依是很不如法的。因为接受密宗灌顶之后你就已经拜师了,就要守持十四根本戒,守持十四根本戒的人还没有皈依,那是很荒唐的。

27、供养净水的时候,照照自己,让自己的心清净无垢,如水一般透彻清净,这是什么心?这是佛啊。供养就是这样,在供水的过程中养了自己的心。养到什么程度呢,养到佛的程度。

28、供水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心在佛面前,透彻地毫无保留地忏悔。很多人的忏悔是有保留的,人与人之间都是有保留的,因为人有自尊心,不敢把自己丑陋的事告诉他人,但在佛面前可以说,可以与佛沟通,把心中丑陋的部分如实去忏悔,清净。我供的不是丑陋的心,我将要供的是如清水一般清净的心,这是很重要的。

29、供水不像供其它东西,其它供品需要用辛苦和金钱换来,而供水不需要那么多辛苦,不需要什么金钱就可以做到,所以供水没有舍不得的心,供养的诚心比较到位。你的心能如水一般的清净就是到位了。

30、利美传承宗萨佛学院的老堪布贝玛当秋每天都要供一百杯水,从不间断,到哪里都要供。有一年他到瓦拉五明佛学院讲经,对其它吃住条件都没有要求,就要求弟子为他准备一百个小小的供杯和放供杯的供台,每天都供。他是西康一带非常殊胜很有智慧的大堪布,可见供水是很好的。

31、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的时候,看到西藏的水那么清澈,就说供此水特别有功德。因为印度的水比较脏,他觉得西藏有这么好的水,又不用什么花费,供佛是多么好。

32、普贤心如虚空, 普贤愿如法界。 普贤智如太阳, 普贤慧如光明。 普贤慈如大地, 普贤悲如海洋。

33、有些人认为供养就是拿钱,光拿钱,心不到也不行。有些人认为学密要很多钱,所以不敢学。有些人供养的时候,心里在拉锯,其实不用这样,只要用心,心到就行。藏族人供一条哈达就可以,因为是用心在供。

34、在八供中说鲜花等诸供品如云海般供佛,这是心在上供诸佛,这是表法,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。

35、佛法是一个整体,显、密佛法有如身体的左右两边,是分不开的。修行的时候,比如要用右手就动右手,需要左手就动左手,需要两只手就两手并用,这样圆通,才是真正的学佛。

36、有些佛的形象是一丝不挂的赤裸相,这是什么意思呢?这不是西方文化。是表达佛是空性的,无眼耳鼻舌身意,一切都是空性的,本来的。

37、父母都特别心疼孩子,有人心疼孩子的方法是打,有人心疼孩子的方法是爱,打也是一种爱,是为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,虽然舍不得但也要打一下。这叫方便。打是父母对子女一种特别的教育,佛法中也有类似的方便。

38、密乘皈依的上师,不是指某个人,而是一切具德上师共同的证体:心如佛的觉悟;口如法,弘法利生;身如僧,清净戒体。一位具德上师肯定是开悟的,心觉悟了,所说的法也都是利益众生的佛法、方便法,他所示现的是清净的僧相。身口意如佛法僧,这样才称为具德上师。对于这样的上师我们应该恭敬供养。

39、什么是善知识?就是佛法的导师,教我们怎样开始修学佛法。善知识是难得的。我们今天遇到佛法,我们皈依,依止上师,修学佛法,这是走解脱的道。若是为世间发财或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,这是很小的发心。

40、小乘中的皈依是皈依释迦摩尼佛,皈依释迦摩尼佛所讲的法,皈依佛的阿罗汉弟子。而大乘的皈依,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;皈依法是皈依一切方便与智慧,世间与出世间的真理;皈依僧是皈依佛的七众弟子,佛的传承佛教的团体都是我们恭敬供养的对象。所以大乘皈依和发心的量更广大。

41、进入佛门就是将过去的一切颠倒错失调转。如同走错了几万年的路,现在我们认准了路,在正确的道路上重新开始,这就是我们生命的重生。所以皈依不是轻易的事,世上的人很多,学佛的人却是少数,说明佛法难得。即使是有权势、有财富的人也不见得有皈依上师三宝的福分。

42、佛是什么呢,佛是觉悟者。觉悟者是某个人吗?不是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。这一切的功德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心。如果我们的心里没有烦恼,我们的心能明白世间万物的真理,那我们就是佛,我们的心就是佛,‘是心是佛’就是这个意思。

43、现实中的物质条件,仅仅是在世间能享用。有钱的人在世间生活条件好一点,有权的人可能生活中方便一点,健康的人生活得舒服一点,但这些都仅仅是在此生受用。我们如果没有皈依三宝,来生只能继续轮回。

44、佛法不可思议,相应不可思议。如果我们每个人精进修行,自己的身口意能与三宝相应,自己的身体也会感觉到轻松,感觉到自己的业障在清除,自己的烦恼减少,自己的智慧提升,正见提升,身口意更加如理如法,更加相应佛法,在世出世间的对治方法上有提升,能更圆满地处理世间的事情。

45、佛远在法界,近在你的心。当你开悟的时候,殊胜圆满的佛就是你的自性,就是自己的心。我们今天学佛的目的不是要发财、不是要世间的一切,而是真正令自己的心完全彻悟,让自心的功德真正利益一切。这不仅仅是物质,也不仅仅是世间小小的利益,应该是从开悟起完全住于极乐的境界中,永不退失。

46、显乘、密乘都在演说佛的功德。佛不可说,心经、金刚经所讲的是佛所显的功德。心经说的是佛的法身;而金刚萨埵是佛的报身,报身具备佛的一切功德;化身是佛显现的慈悲,如菩萨般的,我们能够感受到、体会到的。

47、人体的阴和阳是不可缺少、不可分离的,人具有这样的生命特征。而佛的智慧的特征就是,有智慧也有观照摄受。摄受就是方便,智慧是本有的功德。用什么方法来显现这个功德叫方便。方便与智慧的双运体就是佛。密法毫无保留地演说佛的功德,因此不明白的人会生一些邪见。

48、凡夫业障深重,无始以来身、语、意都在造作杀盗淫妄酒等一切恶业,我们投入到轮回中是业力所转,我们的业要消除,必须要修持殊胜的金刚萨埵,在修持中深深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。每个人要有忏悔之心,我们在凡夫的状态中,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无明过失。

49、钱被偷了觉得可惜,但佛像丢了不一样,希望小偷好好供着。佛到哪里都是在供台上,反正你已经请佛像了,这个功德是永远的。小偷给你机会,他帮你供了佛,同时给你第二次请佛的机会。你感恩他。寺院里有千万尊佛像,没有嫌佛像多的,因为立一尊佛有一尊佛的功德。

50、有些人请很贵的佛像,甚至纯金的佛像,不是为了供奉,而是收藏。因为怕被人拿走,连佛龛里都不敢放。就像西藏有些年代久远的佛像都放在保险柜里,怕被偷,这样的佛像不起作用。所以我不主张收集那些古老的佛像,还是立新的佛像好。一尊旧佛像的价格可以请一千尊新的佛像,每个人都可以供,多好啊。

ICP备案:粤ICP备18127096号 群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