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云大师:育乐观(正命之道)
人的生活,不光只是工作,也不能光是修行;生活正如植物的生长,需要空气、水份、温度等因缘的调节。因此,一个人每天的生活作息,不能只是硬绷绷的行住坐卧、衣食住行;三餐温饱之外,在精神生活方面还需要有育乐活动来调节。就如一个修行的人,需要对自我有教育性的娱乐。
例如,参禅的人,在坐禅之后也要利用跑香、经行来调节身心;念佛的人,念佛之外,也要绕佛、拜愿,这都是身心的娱乐。佛门每周有一天放香的时间,甚至每日三餐,晚餐时间不必像早餐、午餐一样的披搭袈娑,高唱供养咒,这一餐称为「放参」。
平时一些修行者,有的人喜欢到处行脚云游、旅行参访、朝山览胜;有的人向往大自然,独居冥思、静坐观想。甚至《观无量寿经》的十六观,观日出日落、观山观水、观树观景、观佛观光明等,也都是寓修行于娱乐之中。
乃至极乐净土,不管是一早的「各以衣裓,盛众妙华,供养他方十万亿佛」;或是平时徜徉在七重行树、七重欗楯、八功德水之中,随著鸟声念佛、念法、念僧等,都是舒畅身心的乐事。
过去丛林里不但准许僧人下围棋,甚至还设计「成佛图」的游戏,透过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个字各自所代表的是进是退,而来去行走于十法界之中。藉著游戏不但增进佛学常识,寓教于乐,同时也可以增进道友之间的情谊。
除了棋道之外,丛林里还时兴茶道、书道,甚至藏传佛教的辩经,以及一般的抄经、雕塑、绘画、佛舞、梵呗等艺术,也都是深具教育意义的生活调适。
人的一天有廿四小时,除了吃饭、睡觉、工作之外,藉由正当的娱乐来调剂生活,是极其重要的一环。一般社会之娱,重在声色犬马、动态;佛教重视自然界,如鸟窠禅师巢居树上、圆通纳禅师穴居岩洞、大梅禅师荷衣松食,他们任性逍遥,何等自在。甚至禅师们教人栽松、除草、耕耘、种植,让身心与田园自然融和,让眼耳鼻舌悠游于心海,享受宁静的禅悦法喜。
此外,佛教到了中国,对于朝山礼圣、寺院参访、座谈联谊等活动也都十分重视,因为藉此可以广结善缘、增广见闻。这也是佛教的育乐生活。
现代的学校教育主张「德智体群育乐」并重。其实,佛教自古以来即是个「五育并重」的宗教:佛殿共修,重在德育;讲堂听经,重在智育;出坡作务,重在体育;僧团是六和合僧,重在群育;雕刻、绘画、梵呗唱诵,重在美育。
此外,佛教在育乐方面也有很多如上所述的「寓教于乐」之修行法门,大致可分成六类:
(一)体育活动:跑香、朝山、云游、佛教舞蹈、拳术。
(二)音乐:梵呗、佛歌、合唱、法器、国乐、俗讲。
(三)书艺:书法、抄经、绘画、雕刻、塑像、围棋。
(四)花和茶:插花、茶道。
(五)劳动:出坡、农耕、工禅、菜圃、苦行、烹饪。
(六)修持:寻师、论道、念佛、禅悦、法喜、止观。
人的生活,物质上的衣食温饱之外,应该要有艺术生活的品味,要有服务人群的品味,也要有休闲育乐的生活品味。今后在家信众如何规划自己的育乐生活?只要不是纵欲,不是耽溺于伤神妄念的酒色财气之中,只要是正当的娱乐,都是可以追求的。例如晨起的运动、晚睡前的音乐欣赏、白天定时的经行、散步,或是闲暇时,三两好友相约旅游、座谈、喝茶、谈道,乃至抄经、烹饪、琴艺等,即使是参加朋友之间的舞会、聚餐等,也无不可。不过,育乐生活也应有其条件与应注意事项,例如:
(一)参于的份子,必须是「诸上善人」聚会一处。
(二)参于时间不可超过比例,例如一天廿四小时当中,工作八小时、睡眠八小时,另外的八小时吃饭、盥洗、育乐,要平均分配。
(三)活动的地点要注意安全。社会上常有山难、水难等意外频传,故外出应注意安全;甚至玩火、赌博、醉酒等,这些都不是正当的育乐生活,应该避免涉足。
(四)参加活动时,最好夫妻一起出席,不但彼此可以认识共同的朋友,培养共同的话题,同时也能避免感情出轨的机会。
佛教自明清以来,大都以寺院山林的静修为主,因此常给人沈寂冷漠,不食人间烟火之感。甚至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,讲苦空无常,因此学佛以后一定要吃苦,甚至要远离人群,这才是真正的学佛。实际上,佛教是很生活化,很生动活泼,是充满了蓬勃朝气的宗教,佛教很重视日常生活,举凡行住坐卧、穿衣吃饭、搬柴运水,无一不是佛法。因此,人间佛教的育乐观主张,修学佛法,固然要向经藏去探寻,向善知识去参访,但也不能忘了在日常生活中,吃饭、穿衣、睡觉,处处都有佛法,只要能在生活中多用一点心去体会、去实践,必能享有「吾有法乐,不乐世俗之乐」的幸福人生。
【朝聖道场微信公众号:vm4888】弘扬传统文化,传播儒道佛思想,让正能量走进生活,让境界升华,让思想冲破牢笼,让智慧光明注满!
体慧法师:不乱说话 成佛一半
来源:
佛说:匆匆过客,一切随缘
来源:
太虚法师:经商与学佛
来源:
净空法师:帮人觉悟,这是真实的布施
来源:
佛度有缘人,原来是这个理
来源:
建议真心戒邪淫,却苦于反复的人,认真看一遍,必有收获
来源:
【佛说】三世因果经,句句经典,瞬间顿悟
来源:
把全世界都给你,你死的时候一文都带不走
来源:
精进是我们远离众苦,快速改善命运、健康、事业、财富的唯一秘诀!
来源:
莲师:要让自己总是保持轻松自在
来源:
佛的解脱之道
来源:
佛说:匆匆过客,一切随缘
来源:
灵山居士:布施的真义
来源: 灵山居士
慈诚罗珠堪布:三世因果究竟是迷信还是真理?
来源:
星云大师:烦恼来时,怎么办?
来源:
永海法师:人伦之道
来源:
现代因果报应录:一位高中教师的果报和忏悔
来源:
佛说:人这辈子,平安就好!
来源: